栏目分类
BreederDAO中文网 你的位置:NFPrompt 中文站 > BreederDAO中文网 > 紅光?紅外線?近紅外線?遠紅外線?有甚麼關係嗎?
紅光?紅外線?近紅外線?遠紅外線?有甚麼關係嗎?
发布日期:2025-01-04 18:31 点击次数:95
紅光與紅外線的關係
光線是一種輻射電磁波,其波長分布自300nm(紫外線)到14,000nm(遠紅外線)。不過以人類的經驗而言,「光域」通常指的是肉眼可見的光波域,即是從400nm(紫)到700nm(紅)可以被人類眼睛感覺得到的範圍,一般稱為「可見光域」(Visible)。紅光落在可見光譜的邊緣,波長在620–750nm,以光波的物理屬性來看,是最接近紅外線的可見光,以波段與色彩來說紅光可說很類似於近/遠紅外線。
紅光能做甚麼?
紅光是七彩可見光中最具穿透力的光波。紅光對組織的穿透能力比其它波長的色光都強,紅光可幫助維護肌肉活動所使用的ATP能量,同時保健血液循環。
紅光的保健效用,早在1970年早期就由美國太空總署(NASA)開發,太空人因長期缺乏陽光,與無重力狀態,NASA發現紅光可維護太空人的細胞方面的健康。工研院量測中心研究員趙志強表示,工研院利用紅光對皮膚纖維母細胞照射測試,實驗結果顯示,特定波長的紅光,對纖維母細胞有正面的幫助。
紅光波長可提供細胞的粒腺體能量來幫助DNA、RNA,藉由粒線體中的感光蛋白質細胞色素C氧化酶(Cytochrome C oxidase),紅光可被生物吸收,保健能量ATP(三磷酸腺苷),以及ROS(活性氧類)、NO(一氧化氮)等健康養護元素。紅光可說是可見光中生物效應優良的保健波段。
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運作最小的能量單位,是生物體內能量傳遞的「分子通貨」,生物活動從走路、休息,肌肉的任何活動都需要仰賴ATP提供能量。而約90%的ATP能量都由粒線體(mitochondrion)產生。
為什麼生物需要光?
自然陽光具有紅、橙、黃、綠、藍、靛、紫均衡且完整波長和能量,可以穿透人體皮膚,其中又以紅光傳遞最深。陽光進入人體內與各種化學物質、礦物質發生互動及反應,協助體內各項必需營養物質的合成,以及各種不同類型廢物的分解與排出體外。因此,陽光不僅對於植物生長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力,同樣的對於人類的健康也具有相當的決定性。
紅光與近紅外線(NIR)應用
依據拓墣研究所的資料,不同的光,會對細胞起不同的影響作用,其中又以紅光與近紅外線的應用領域最廣。而根據國外學者研究指出,紅光及近紅外線對人體皮膚穿透深度最深。經Y-Y. Huang與多位學者研究,當600~900nm的紅光和近紅外線照射在人體,皮膚細胞內的粒線體發色團會吸收光子,引發電子傳輸,而釋放人體最小的能量單位ATP(三磷酸腺苷)和NO(一氧化氮),保健血液流量和ROS(活性氧類)含量,藉由不同的生理信號指引,幫助ATP生成,對人體達到正面的保健幫助,以這方面來說,紅光與近紅外線可說是對人體有幫助的光,也可說是生物可吸收的光。
由Absorbance圖中可發現,近紅外線大多數的能量會被水吸收,而細胞中最大的成分是水,因此一般應用近紅外線保健時,使用時間以及距離上會有所限制,須注意到熱能的累積。以平常保健應用上來說,紅光是最靠近紅外線的安全波段,又不似近紅外線有灼傷的疑慮,適合日常居家保健的運用。紅光緊鄰的近紅外線與遠紅外線,統稱為紅外線(IR)。紅外線肉眼無法看到,必須借助特殊儀器才能觀察到,但伴隨著陽光充斥在周遭自然的環境中。
紅外線是甚麼?
紅外線(Infrared,簡稱IR)是波長介乎微波與可見光之間的電磁波,其波長在760奈米(nm)至1毫米(mm)之間,是波長比紅光長的非可見光,對應頻率約是在430 THz到300 GHz的範圍內。室溫下物體所發出的熱輻射多都在此波段。
紅外線是在1800年由天文學家威廉·赫歇爾發現,他發現有一種頻率低於紅色光的輻射,雖然用肉眼看不見,但仍能使被照射物體表面的溫度上昇。地球從太陽獲得的能量中,有超過一半是以吸收紅外線的方式。地球吸收及發射紅外線輻射的平衡對其氣候有關鍵性的影響。
波長大於700nm以上的「近紅外線」與波長短於400nm以下的「紫外線」已超出人類視覺範圍,因此在技術上不應該把這兩種波譜稱為「光」,須稱其為「線」。一般我們常聽到的紅外線類別包含有近紅外線(NIR)以及遠紅外線(FIR)。
(近/遠)紅外線的保健應用
紅外線屬於淺層的乾熱。臨床上常使用在讓肌肉放鬆的效果。紅外線的波長介於770nm到1mm之間,可分為近紅外線 near infrared (800-1,500 nanometer)及遠紅外線 far infrared (1,500-150,000nanometer)。醫學上使用的紅外線燈泡為近紅外線,能量大部分集中於1000nm這個波長附近。紅外線能透入皮下1-3mm,皮膚所接受的能量取決於紅外線燈照射的角度以及與皮膚的距離,垂直照射或距離越近皮膚接受的能量越高,照射角度越斜或距離越遠皮膚接受的能量越低。優點是可以同時呵護大片的體表面積。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復健科主任杜育才醫師指出:一般來說,急性處理會使用冰護理,慢性保健則使用熱護理,像是浸泡溫泉、熱敷包都屬於熱護理的一種。另外還有非接觸性熱護理,藉由電磁波傳遞能量,依據波長分為微波、短波、紅外線等,波長不同穿透度就不同。紅外線是指波長介於770~1250nm的電池輻射,近紅外線(波長770~1500nm)對人體穿透度大約為5mm,遠紅外線(波長1500~12500nm)對人體穿透度大約為1mm。波長較小者穿透力較強,波長較長者,穿透度比較淺。
為什麼紅外線對人體組織有所助益? 其實是因為保健表淺的血液循環同時也會帶動到深層血液循環,使深層組織也有保健效果。紅外線等熱處理可保健硬梆梆,另外一方面可幫助維護血液循環,還能放鬆肌肉。熱敷後,更適合組織伸展,關節與組織因溫度提高而更加柔軟,讓伸展效果更好。就像是平常運動時,熱身完再進行主體訓練及訓練完再伸展會讓效果更好是同樣的概念。
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指出,「紅外線照燈」與熱(濕)敷一樣,都屬於「熱效應」,透過熱能幫助局部血液循環,幫助放鬆肌肉。(近/遠)紅外線燈具有可散射紅外線波長(約 700nm 到50000nm)能量,以輻射能的「熱效應」提供局部熱護理的保健。
(近)紅外線應用器材使用注意事項
每逢季節交替或氣候潮濕,導致關節、肌肉、腰背硬梆梆等狀況大幅增加,這時保健型的器材即可派上用場,以「紅外線應用器材」為例,藉由紅外光的熱能,保健血液循環、呵護肌肉疲勞及硬梆梆等,但是在此要特別提醒民眾,並非所有狀況都能適用,應由醫師評估後較為妥適。為了解決長期姿勢不良造成肩頸硬梆梆,很多人家裡可能有一台「紅外線照燈」,物理師提醒,使用時要留意溫度與使用時間,以免被灼傷。
「紅外線應用器材」在使用上是否有需特別的注意事項?或如何選擇保健型的器材呢?為了讓民眾能更為了解這些訊息,食品藥物管理署(簡稱食藥署)與臺大醫院物理治療中心曹昭懿主任提供說明,並教導民眾選擇合適的紅外線應用器材。
「紅外線應用器材」包含了近紅外線及遠紅外線,兩者差異在於光源為不同的波長區段,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紅外線(頻率約700 nm到50000 nm的光線)的熱輻射能量來照射體表(約為40℃~45℃),以輻射能的熱效應來加溫人體局部皮膚表面和淺層肌肉與血管,達到維護局部血液循環、呵護肌肉疲勞及硬梆梆等目的。
(近)紅外線相關應用器材利用輻射傳遞熱能,不須與身體直接接觸,可用於皮膚狀況不佳的部位。但是使用(近)紅外線等淺層熱效應,有一些情況必須注意,如:急性發炎、循環障礙、感染、水腫、流血、腫瘤、正在生長的疤痕、溫度感覺受損的區域、或是認知溝通障礙而無法表達感覺或不舒服的人。如果施加熱敷,要特別小心溫度與強度,避免燙傷。
衛福部食藥署指出,因(近)紅外線應用器材的原理為熱能,為確保民眾使用安全,一般民眾若無醫囑應避免自行操作使用,特別是正在使用止痛藥、鎮定劑的病患以及糖尿病患者,由於皮膚的知覺可能會降低,更應避免自行操作使用,以免造成皮膚熱傷害。在使用者的禁忌方面,對熱敏感或照射部位有外傷、發炎性傷口、皮膚疾病的病患並不適合,使用本項器材前、中、後均須經醫師評估:就使用者健康狀態的合適性而言,並非所有肌肉、硬梆梆的狀況都能以紅外線應用器材輔助保養,且每個人對硬梆梆的感知較為主觀無法量化,故由醫師評估後較為妥適。使用時,使用部位之選擇,強度及時間等參數,須經評估後設定,才能在安全狀態下,達到預期的保健效果。使用後,由醫師定期診斷追蹤,才能完整評估使用效果。假若在使用紅外線器材後感到不適或是沒有改善,應馬上與醫師聯絡,確保使用安全性。
(近)紅外線不是越熱就越好?
(近)紅外線燈的熱能是聚積性,但不少人認為溫度愈高效果愈好,便把溫度調的很高,或是在使用(近)紅外線照護燈時,距離熱源愈近強度愈強,結果造成皮膚灼傷。
操作(近)紅外線,以垂直角度、距離40~60公分的方式照射患部,約二十分鐘即可,熱度越高時間越短。同樣是淺層熱療,紅外線比起熱敷包,更為均勻加熱,接觸面積較大。使用時正常的感覺為舒服微熱或中等程度的熱,太熱須立即調低強度或停止使用。
汐止國泰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李昌翰建議,起始溫度設定微溫就好,以免皮膚燙傷。另外,使用時,紅外線光源要對準患者部,眼睛不能直視紅外線,以免水晶體受損,或是在照燈外面,加上一層毛巾,降低傷害,又能聚焦熱能。每次使用15到30分鐘為宜,2次相隔使用時間需間隔一小時。
遠紅外線是甚麼?
遠紅外線(Far Infrared,縮寫FIR),一般是指光譜上位於15~1000µm區域的光波,屬於紅外線的波長範圍。其位於可見光光譜紅色光的外側,為不可見光。不同學界對於遠紅外線的範圍定義常常不同,例如,天文學上常定義遠紅外線為在波長25 µm與350 µm之間的電磁波。生物體可以「熱」的型式,感受其存在。
4μm ~ 14 μm範圍的遠紅外線又被稱為「生育之光」,此遠紅外線除了科技、天文上的應用之外,也可用於保健方面。有些植物的胚芽經過遠紅外線照射後,有助於酶活性活化,加速發芽。
由於遠紅外線廣泛在保健品的運用,各國均有認證遠紅外線產品的要求。當中有官方層面的機構;亦有同業間設立的機構,例如:日本的日本遠紅外線協會和韓國的韓國遠赤外線協會。台灣認證機構則有中華民國遠紅外線保健科技發展協會、中華遠紅外線應用發展協會。
參考資料:
拓墣產業研究所,2013/04
Ann Biomed Eng . 2012 February ; 40(2): 516–533
Dose-Response, 9:602–618, 2011
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,物理治療儀器於復健上之應用,施至遠、陳文翔、邱泰源
NASA研究:紅光照射,2018/01
如何選擇合適的醫療器材-以「紅外線治療器」為例,食品藥物管理署,2014/11
遠紅外線的應用,江盛之,2018/02
治療師:紅外線燈要這樣照才有效,健康2.0,2018/06
wikipedia,2019/04
wikipedia,2018/04
Liew, S. C. Electromagnetic Waves. Centre for Remote Imaging, Sensing and Processing.[2006-10-27].
Reusch, William. Infrared Spectroscopy.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. 1999 [2006-10-27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-10-27).
Byrnes, James. Unexploded Ordna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. Springer. 2009: 21–22. ISBN 978-1-4020-9252-7.
Near, Mid and Far-Infrared. Caltech Infrared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Center. [2013-01-28]. (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-05-29).
翁清松、胡威志、王智濃、許智傑:艾灸溫度與紅外線光譜之研究,中華針灸醫學會雜誌,2000;3:8
王文美;盧訓;許煥祺不同光源照射發芽糙米之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之比較 頁面存檔備份,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華農學會報 7卷3期 2006/06
study.com,infrared-waves-definition-uses-examples,2019/04
*免責聲明:此文所載之內容僅為提供資料之用,並不構成提出銷售、徵求購買、邀約、建議或推薦您完成任何交易。本文亦屬作者之個人經驗及意見,其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站之觀點。本網站所刊載之內容,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,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,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,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,本站不擔保其正確性、即時性或完整性。如果發現本網站內容可能侵權,請立即使用本網站之「聯絡我們」 功能與我們連絡,將立即撤除或做適當處置。